作品相关(2 / 5)
,堂侄女到她的曾祖父母是三,二者相加也是旁系血亲五亲等。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罗马法亲等计算法,旁系血亲永远没有一亲等。
姻亲亲等的计算比照配偶的血亲,比如丈夫和其父母是直系血亲一亲等,妻子和公婆就是直系姻亲一亲等;丈夫和其兄弟是旁系血亲二亲等,妻子和丈夫的兄弟就是旁系姻亲二亲等,其他类推,反之亦然。
寺院法的亲等计算法。
寺院法亲等计算法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教会法。至今仍有一些受宗教影响较深的国家采用。不管是血亲还是姻亲,它同样严格区分直系和旁系。
在直系血亲属计算上,寺院法亲等计算法与罗马法亲等计算法完全一样,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亲属,都是以一个代次为一亲等。
对旁系血亲亲等的计算,寺院法亲等计算法的特点是采用比较选择的办法,实行“等者从一,不等从大”的原则。计算时首先要找到双方的共同最近直系血亲,然后分别向上数,如果代次相同,就按这个代次计算;如果代次不同,取较多的代次。举例来说,己身和兄弟姐妹共同最近直系血亲是双方的父母,由己身到父母是一代次,由兄弟姐妹到父母也是一代次,己身和兄弟姐妹就是旁系血亲一亲等。再举例说,己身和侄子共同的最近直系血亲是己身的父母,侄子的祖父母,由己身到父母是一代次,由侄子到祖父母。(己身的父母)是二代次,二者比较,按照代次多的计算,己身和侄子就是旁系血亲二亲等。
姻亲亲等的计算同样比照血亲亲等。
显然,和罗马法亲等计算法不同,在寺院法亲等计算法中旁系亲属的亲等数一般都不很大,在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上不如罗马法亲等计算法准确。二者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是,寺院法亲等计算法中存在着旁系亲属一亲等。
我国现行的代次实体计算法。
我国现行的亲等计算法受传统习惯的影响,采用很独特的代次(辈次)实体计算法。
如前所述,罗马法的和寺院法的计算法都是采用代次间隔计算法,按照由某代到某代来计数的,即如由本人到父母是一代,由父母到祖父母又是一代等等;而我国现行的亲等计算法沿袭了古代的世代计算方式,是以代次(辈次)本身为实体的。在中国古代,所谓“九族”一般就是指“九代”,即上下九个辈份的父系亲属,包括己身和长辈的父、祖、曾祖、高祖,晚辈的子、孙、曾孙、玄孙;所谓“五世则迁之宗”指的是上溯至高祖的宗亲团体;所谓“四世同堂”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