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跑错关系(1 / 8)
这套仁宗实录和沈之仪交上去的太子婚仪同出一源, 且更加轻松有趣, 读来让人觉得仁宗亲切有加。而皇帝和韦光两人更是读得潸然泪下, 连说皇考音容宛在眼前,让人怀念无比。
皇帝还将《仁宗实录》交予东宫, 着太子领着诸皇子们学习仁宗实录, 深切领悟先帝的施针理念和仁心仁德。
三日后皇帝下旨表彰翰林院诸学士和协助编纂《仁宗实录》的林修撰、陆延、赵文藻等庶吉士,赐宝钞、笔墨等物以示奖励。
御赐之物都是一些简单实用并不值钱, 不过官员们看重的是体面和荣誉, 自然不管贵重与否, 毕竟皇帝赏赐之物也很少有人会直接拿来用掉, 而是要供起来的。
李固还怕林重阳等人会有想法,特意提点他们稍安勿躁要耐得住不要急躁, 陛下只要满意就定然会有所奖赏的。
一般来说编纂先帝实录以及一些大部头书籍的官员在完工以后, 都会有升职加禄的奖励,这一次林重阳等人只有实物赏赐并不正常,是以李固有如此一叮嘱。
按照他的估计, 现在皇帝圣旨没提,那必然是要等到京察之后才会有结果的。
其他人都猜测到时候李固和林重阳等人都会有所升迁的。
有人羡慕,自然也少不了嫉妒说酸话的。
之前说林重阳堂堂状元靠着奇技淫巧哗众取宠,得了去工部协助督造太子大婚所用之物的机会。现在开始说他们善于钻营, 用新奇物事吸引大家注意力,竟然将先帝实录也当儿戏,弄得那般花里胡哨犹如小儿学字一般。
实在是浮躁浅露不够稳重,京察不但不该给他们优等考评, 反而应该大大申斥一番。
说这种话的人多半是在翰林院呆八九年也得不到升迁的,心怀嫉妒之语罢了。
就算翰林官得天独厚,也不排除有人以高起点弄一个慢姿态出来,进翰林院的时候是庶吉士,七八年以后还只混成个检讨之职,又没有其他的兼职,可以说清贫得不要不要的。
原本都是天之骄子,这样的状态呆久了心里不平衡,特别看到不如自己的同进士们如今也升职加薪荷包鼓鼓,有名有利,寻思自己当初还不如也谋个外放职位呢。
更加上翰林院三年一补充,鼎甲都不缺,更不用说庶吉士了,自己刚进翰林的那种荣耀不过两三年就被人取而代之,这种落差也很让人难以接受。
再看人家林重阳如此年轻就中状元成为翰林修撰,下一步不是侍读就是詹事府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