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4 / 5)
,他就在前面施粮呢。”
杨大善人?黄天化眨眨眼,顺着人潮跟上去,远远的,就听到一个清朗的声音:“别着急,一个一个来,每个人都有。”
他应声抬头一看,衣衫破旧的百姓中立着一个少年,只着朴素青袍,头插木簪,却是难得气质温雅,明眸秀眉,毫无骄矜之态。他身边所围的,都是些从战乱之地逃到西岐来的难民,面黄肌瘦,衣不蔽体,身上臭气熏人,加之又累又饿,见着粮食,就眼冒绿光,就和饿狼见了肥肉似得,疯狂往前涌,要去抢粮食。
黄天化眼看着这瘦弱的年轻人就要被情绪激动的难民压倒,忙准备上前帮忙时,却见这少年不慌不忙,手中黄光一闪,顷刻之间所有人都被定住,他微微一笑,旁边的婢女顺时将打包好的粮食递上,他长袖一拂,粮食便一一落到每个人面前。
原来是同道中人啊,黄天化暗叹道,眼看这少年解了定身咒就要离去,忙上前拦道:“兄台慢走!”
杨婵愕然看着这个拦住她的陌生人,疑惑道:“不知道兄台有何贵干?”
黄天化笑道:“在下是受我嫂子敖寸心所托,来给小兄弟送一封信来。”
嫂子!杨婵一时喜笑颜开,忙把信接过来,迫不及待就要拆信,又觉不大礼貌,把人家晾在一边,便对黄天化道:“在下的住所就在附近,不妨前去喝杯茶吧。”
一边的婢女灵芝附和道:“是啊,劳烦您为三公主给我家姑娘送信,还请务必去舍下喝杯茶歇息一会儿吧。”
这侍女乃是寸心向家里讨要,乃是鲤鱼化形,留下照顾杨婵,以防她一人在此无人照应。
黄天化见刚刚杨婵的言行,本就有心结交,他又是个爽朗的性子,哪有不应的道理,便随杨婵来到她之前与寸心所住的小院。
此时已经是五月末,繁茂的竹节海棠已经开过最艳丽的时节,落了一地鲜红残香。就在花瓣飘摇,落英缤纷的地方,黄天化见到了他此生最美丽的情景。
无他,春山如笑的少年在他眼前摇身一变,就化作了一个女郎。那是一个,宛若杏花微雨般的姑娘,她抿着嘴,笑吟吟看着自己,肤白如新荔,鬓发如绿云,身穿一件鹅黄纱衫,颜色甚是明丽,但在她容光之下,只怕再灿烂的锦绣都会显得黯然失色。
黄天化的脸腾地一声就红了。
杨婵本觉得以幻象示人不大礼貌,这才变回原身,谁知眼前的青年,说着说着就不对劲了,脸红的好比猴子屁股,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她问她兄嫂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