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3 / 7)
慌的是,当他们有了危机感,准备联合起来给皇帝一点好瞧的时候,却发现联合不起来。
慕晏和王禀两人都在皇宫里开会,卫家装聋作哑,几个大世家,有三个不能配合,其余的,就有些犹豫了。
至于其他小世家,基本上都是站在皇帝那边的。因为小世家们,本来就是依托朝廷存在的,特别是现在科举制度的推行,让他们看到了不依附大世家也能让族中子弟出人头地的希望。且现在昱朝政治清明,皇帝励精图治,治理天下颇有成效,且还有天师宿谊下凡相助,本就是天命所归。他们期盼能在明君带领下,共同造就一个不输于盛汉时候的太平盛世,期盼他们每个人都能为这个太平盛世做出贡献,名留青史。这也是为了家族的繁荣昌盛。
至于天下黎民,更不用说。新的更高产、更耐旱、更不挑土壤的粮食的推广,已经百姓们感恩戴德,恨不得每日给皇帝陛下上香,乞求皇帝陛下无病无灾,能让他们的好日子多一些时日。
他们恍然发现,若是他们要做什么,根本师出无名,会成为万人唾骂的乱臣贼子。
当然,他们不一定顾忌这个脸皮,但是他们没有这个势力。至少现在没有。
他们只能暗中积攒力量,但现在无可奈何。
京中暗潮涌动,皇帝陛下虽然身处宫中,但也了如指掌。
他这次,何尝不是一次试探?看看谁有异心?
王家他是彻底放心了。而卫家此时表现出来的态度,让皇帝终于相信了他们的忠诚,决定重用他们了。
其实卫家是除了慕晏之外,跟皇帝走的最近的世家。只是在之前一件事,让皇帝和卫家起了间隙。
卫家家主在教导太子之后,委婉的对皇帝言,国家不能有一个痴傻的太子,希望皇帝能摈弃私情,立二皇子为太子。
而皇帝即使是从易家其他子弟中选人继承皇位,也绝对不会让易苒继承皇位。因为易苒身负前朝血脉,因为易苒被许多汉朝遗老所看好。
这是昱朝,不是汉朝。
其实卫家家主当时若只说太子不堪用,劝皇帝三思,皇帝还不至于生气。但明知道易苒血脉,却说出让易苒继位的话,就让皇帝心中生疑,卫家是不是心向汉朝。
皇帝这么想,也并非没有原因。卫家和其他世家不同,卫家一直是心向汉室,后来被那篡汉的大将军围杀,家中子弟损失惨重,只余下寥寥几人逃回祖籍地。
易家的天下其实说起来不是从汉朝手中夺取的,那时候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