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6)
工作转到医院来了,虽然国家有补贴一部分钱,但远远不够。医院要自负盈亏,自然要贴钱做这个工作。对工作人员来说,做结核有很大感染风险,累死累活又没有办法挣钱。医院总不可能真不给他们发钱,要发这一部分工资和奖金,自然是从其他科室的盈利里抠出来的,最后导致做结核工作的工作人员吃力不讨好,既受累又受其他补贴他们钱的科室的歧视。谁心里好受?!
所以谭老师控制不住脾气一下子就朝那病人家属发火了。
她这火算是发得太过分,但周洵一时却不知道该怎么调节她和病人家属之间的情况。
周洵在这家医院待了半年,对这里的人的性格情况摸得算是特别清楚了。
他以前接触的都是世界级国家级的大专家,名校的优秀毕业生和知名大医院里的从业者,越是能力出众的人,往往越谦逊,因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便越明白自己的渺小,前方的路永无止尽,每一个成果都是脚踏实地长年累月做出来的,身边的人谁没有几把刷子,所以很少有人会过分自傲和暴脾气。
到了这种偏远贫困的基层就不一样了,即使只是一个实验室的小小工作人员,有的老师可能是以前接班的工作人员,能力出不出众实在不好说,只是熟能生巧了而已,但在病人面前,却非常自傲。
而病人往往接受他们这种倨傲,而且非他们这种倨傲和凶悍不足以震住病人及其家属。
这种畸形简直让周洵感到震惊,至今没有办法适应。
当然,脾气好的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也多,但这些脾气好的,或者是名声在外的名医,或者就是刚进入工作的新手,老油条们大部分有自己的矜傲。
这简直就和看大门的中年门卫和坐在院长办公室的院长的形容对比差不多,门卫肯定比院长脾气差太多了。
有时候周洵觉得门卫还非得那么狗眼看人低不可,不然他一天到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好说话的定然是占多数的,但有时候来那么两三个特别烦的人,却是能让人把几天的好心情都消耗殆尽,而且说好话一点用没有,非要喝骂不可,当然,喝骂的结果大部分时候可以起到好的结果,但有时候也会带来打起来的恶果。
所以周洵现在对医院门卫对自己温言细语,转头就呵斥乱窜的病人家属习以为常了。
实验室里的老师使用这一招,他想自己再过半年,可能也会习惯吧。
谭老师的话让那中年女人果然就讪讪地不再挑剔,但她依然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