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没来(1 / 8)
秦和宜的父亲是故城美术学院的国画老师,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的古典文人, 向往诗画田园的自然生活,是个懂生活、会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在秦和宜的记忆中,父亲闲暇之时或提笔作画、赋诗一首,或烹煮佳肴、闲话家常,父亲总说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不想从故城飞出去, 到更广阔的天地翱翔。他温吞恬淡的性格与母亲正好截然相反,那个热情张扬的女子, 总想要更好的、更多的、更广阔的, 小小的故城困不住她, 父亲的爱留不住她,秦和宜的呼喊没有让她哪怕回头看上一眼。
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时, 秦和宜正在上高中, 住在学校, 忙于学业,忽视了父母之间越来越僵硬的关系,直到放假回家看到收拾了行李说要走的母亲,母亲那时候的表情秦和宜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决绝的背影,无论秦和宜在身后怎么喊,都无法唤回母亲一个眼神。
秦和宜问父亲原因,父亲却只知道埋头绘画,笔下的画面模糊凌乱,他宁愿选择沉默地方式来宣泄心中的痛苦,也不愿意向唯一的儿子倾诉。秦和宜那时候是痛恨父亲的软弱和无能的,又心疼父亲的不言不语、一切都往肚子里吞,也许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能够贴切一些吧。
父子的关系渐渐变僵,若是没有什么事情,秦和宜甚至不会回去看上一眼,直到那次,他也忘记了因为什么而回家,却发现父亲倒在了他最爱的画室里面,浓稠的鲜血流淌了一地。如同母亲毅然要离开抱月镇一样,父亲也是那么决绝地从秦和宜的生命中消失。
有人说,父亲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学校请了长假就一直缩在家里面不出门,是秦和宜的冷暴力让他彻底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离开了世界。也有人说,父亲是受不了打击,冲动之下选择割腕自杀了却生命。也有人说……
说什么都有,在秦和宜的背后悉悉索索地说着,不顾当事人悲痛的心情肆意用自己的观点来抨击秦和宜,在秦和宜心中完全没有愈合的伤口刺上一刀又一刀,在上面撒盐,仿佛这样才能够显出他们的超然来。
后来,秦和宜走了,一走十年。
后来,秦和宜回来了,在外的漂泊无依、在“梦境”中历经世事,让他幡然悔悟,他带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回到了抱月镇,决定在生他养他的地方定居。经历一世,不说超然物外,却也让秦和宜能够做到冷静旁观,闲言碎语已经无法打击到他。
再后来,秦和宜收到了一封来自于阴间的信。
信封上放纵流动、潇洒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