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一十四章 常委会上的勾心斗角(三)(3 / 4)
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干部。
薛远山同志说,如果我们有需要,中央党校会给我们大力支援。我认为,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的指示,都是很英明的。这两个工作,如何在我省展开,我想征求一下同志们的意见。希望同志们畅所欲言。”
柳俊脸带微笑,不徐不疾地说道。
常委们的神情,便都慎重起来。这个可是比第一个议题更加敏感。第一个议题毕竟是经济领城的,除了魏宁生刘天明龚昭礼赵先觉等几位比较关注之外,其他常委都不是切身相关,只要表明态度就可以了。
干部交流和党校建设的议题可不一样。这个摆明就是要调整中层干部队伍,而且幅度还不小。据说一共有一百个交流干部的名额和五十个中央党校进修的“指标”。整整涉及到一百五十个正副厅级干部的异动,无论如何都不是小事。
在座的每一位常委,除了柳俊和娄海英是新任,其他十一位,都在D省工作了较长的时间,谁没有自己的亲集嫡系?一不小心,这些嫡系就有可能上了柳书记的“黑名单”。
身居高位,没有嫡系支撑,就成了空架子。
“良华同志,你先谈谈吧。”
这一回,柳俊没有等待,径直点了罗良华的名。
干部工作,乃是省委组织部长的正管,罗良华先发言,很是合理。
罗良华也不客气,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好的。首先,我完全赞同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的意见,加强干部交叉任职,尤其是加强领导干部交叉任职的工作,是中央一贯的要求。柳书记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干部在同一个地方任职时间太长,会产生惰性,也容易滋生腐败。所以,我认为对部分在同一地区任职时间过长的干部,进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党校的功能也必须进一步的发挥出来……就这两个问题,组织部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整理出了一个基本的施行方案,我在这里,向柳书记和同志们做个汇报。”
说着,罗良华打开了面前的打开笔记本。
常委们的脸色变得更加严峻了,平日里较为熟悉的常委,彼此之间快速地用眼神交流了一下。
看来柳俊和罗良华“蓄谋已久“啊!
这里薛远山书记和容百川部长刚做了“指示”,罗良华那边就已经有了基本的方案,配合得十分默契到位。
很显然,这是柳俊快速树立权威的“必杀技”。
“方案的第一步,是确定需要交流的干部范围。这次交流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