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省长的格局(2 / 4)
省的支柱产业之一。邰惟清唯一不满的,就是这个新的支柱产业,又是在柳俊掌控之下的。
柳俊如今身兼三职,每个职务,在玉兰市都是举足轻重。长风摩托车制造总公司不消说得,已经成为利税大户。长河高新区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拔地而起,三年时间,与玉兰市融为一体的计划,完全有望达成。长河高新区,由两年前的入不敷出,依赖贷款发放干部工资,变成如今的玉兰市首富之区,可以说几乎是柳俊一人之功。而柳俊负责的全市高新区管理和国有企业改制管理,都是玉兰市今后数年的重头戏,搞好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玉兰市将因此受益匪浅。
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玉兰市今后数年之内的建设速度,将会大大加快,成为东南数省新兴的一线大城市。
这样的成绩。实在过于耀眼了些。换作其他人,只要搞好了其中一个领域,都是了不得的政绩。柳俊一个人全部包揽了。如今又要走在全省的最前面,挑头搞汽车了!
等柳俊再把长风汽车制造公司搞起来,此人不要说在玉兰市,就算是在A省,都是掌控经济命脉的大人物!
一个副厅级的市委副书记,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取得如此成就与地位,偏偏不是他邰惟清线上的人,让邰惟清很不乐意。
“那么,存在什么困难吗?”
邰惟清平静地问道。
“存在!”柳俊毫不犹豫地答道:“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长风摩托车制造总公司占长风汽车制造公司百分之三十七的股份,至少需要注资六个亿。长风总公司眼下,只能筹集…二个亿,还有两点八个亿的资金缺口。”
邰惟清有些意外。
他意外的不是这两点八个亿的资金缺口。建一个汽车制造公司,几个亿的资金缺口,十分正常。他意外的是,柳俊并没有向他流露出求助的神色。难道柳俊不需要省政府援助,就可以自行解决这个资金问题吗?接近三个亿的资金,对于省财政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据邰惟清所知,为了支付下岗职工的买断补偿金,玉兰市与长河区,都倾囊而出,在年底前花光了所有储备。这两点八个亿,无疑很难从市里或者区里筹措到。况且长风摩托车制造总公司是省属企业,玉兰市与长河区就算有钱,也不能随便投入进去。
这倒真是奇怪了。
难不成柳俊是神仙,可以凭空变出钱来?
“柳俊啊。眼下省财政也不宽裕,一时半会,很难筹集到三个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