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乡夜话(2 / 5)
塘村与柳家山的情况类似,都是上百年的繁衍下来,村里人大都沾亲带故。黎老的直系亲属,都已不在村里居住。堂屋里挤了二三十个人,在此之前,真正与黎老谋过面的,也就是黎有德老汉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大都是少年时期的玩伴。至于前些年去首都找黎老的家乡人,很少能真正见到黎老的面,一般是由秘书等工作人员出面接待,留住一两天,在首都逛一逛,然后打发一些车旅费,客客气气送回家。这也是没办法,那时节宝州穷,青安县更穷,设或每一拨进京的老乡,黎老都亲自接见,可了不得。四合院要变成招待所了。
但是这几年,进京找黎老帮忙的家乡人,明显的少了。看来还是得益于家乡经济的发展和乡亲们生活的改善。倒是令得佟秘书等贴身工作人员暗暗松了口气。
“叔公,现在村里富裕起来了,大家的日子比前些年好过多了。要是在以前,有德叔公家里办喜事,哪能这么热闹?”
黎五福笑眯眯地答道。
“不是听说我这个老头子要回来,特意做给我看的吧?”
黎老微笑着问道,眼神却是很严厉地在干部们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黎五福身上。范书鸿等人心里就是一阵猛跳。尽管并没有太多的弄虚作假,但黎老地位实在太高,基层干部还是不自禁的惴惴不安。
黎五福很会说话,笑着答道:“叔公,我们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哄你老人家啊。再说,酒席能临时准备,黄牛也能临时从别的地方拉过来,这一栋栋的大瓦屋,一时半会可建不起来!”
这最后一句话极有说服力,黎老凌厉的眼神立即变得和蔼起来,微笑点头。
“五福,听说你是部队复员的,小伙子很不错嘛。那你说说,乡亲们的日子,是怎么越过越好的?”
黎老很有兴趣地问道。
“修路,养牛,搞副业!”
黎五福言简意赅地答道。
龙铁军笑道:“你这个五福同志,还真是惜言如金呢。都给说说,具体是怎么弄的?”
黎老就呵呵地笑了:“部队出身的人,话语都不多。喜欢干实事。”
黎五福就瞄了范书鸿一眼。他尽管只是一个小小村支书,政治上还是要求进步的,如今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都在座,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表现好了,说不定能落个好前程。
县委书记便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范书鸿这人办事牢靠,既然斗胆安排了这么一出喜事请黎老参加,自然方方面面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