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财政危机(2 / 6)
我说道:“医疗卫生和兴修水利,属于基础投资,确实不好搞集资。再说就算政策允许。回报也太慢,在商言利,商人是不会涉足的。不过这个特色养殖业,倒是可以采用商业运作的办法试一试。”
“譬如说呢?”
严玉成盯着我问道。
我想了想,说道:“譬如说,肉食品加工厂可以与具备一定条件和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鼓励他们发展壮大。这人吧,一旦觉得有了奔头,一定会翻着跟斗到处去弄钱的。包括银行贷款……”
老爸质疑道:“青安县的养殖业刚刚起步,哪来地有条件有规模的养殖大户?”
严玉成却代我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家一户不行,十家十户如何呢?百家百户又如何呢?可以由基层政府出面,统一组织群众,结成合作互助的形式,规模不就上来了吗?”
我笑道:“就是这个理,真要是信誉卓著的养殖大户,肉食品加工厂还可以预付部分订金。帮助他们发展。”
严玉成哈哈一笑:“这倒是。我差点忘了,你小子就是一个大资本家。应该捐献一点出来。”
我顿时猛翻白眼。
有这样的人吗?人家给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他却一反手就打人家的主意!这官做得越大,就越不厚道!
老爸开始在茶几上轻轻敲击,这是他的招牌动作。这时连严玉成都不吭声了,怕打乱他的思路,与本衙内大眼瞪小眼,嘴巴鼓鼓地。
呵呵,可爱的严大专员有时还真的颇有“顽童”心态。
“既然这样,就应该形成一个专门的文件,以行署的名义发到各个县市,明确规定集资的项目,具体操作地方法,资金的用途等等,让大家有据可依,不然的话,有可能会乱套。”
老爸终于停止了敲击,慢吞吞地道。估计边说边还在心理“过滤”,完善自己的思路。
我一听,心里又莫名紧张起来。实在是后世的“集资案”整得动静太大了,让我思之便不寒而栗。我忽然好生后悔,不该胡乱提这么个“建议”。可是既然已经提了,再想收回去,只怕两位官爷未必肯听。
这两位,如今被资金压得气都喘不过来,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可以来钱的路子,哪里肯轻易放手?不怪姚语梅找严玉成诉苦啊,这个没钱的财政局长,叫人家怎么当?
“爸,我看最关键的是资金的去向一定要明确,要公开化,一定要杜绝暗箱操作的行为。假如这集资来地款子,被挪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