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腊枝余香诗书情凌波初渡横塘来(3 / 6)
,铁公子已题毕,看题得如何?”
凌波看完,默知其意,芳心释然,前数日哀怨之色顿敛,赞道:“铁公子写作俱工,与画相得益彰,令人可敬。”
凌波遂吩咐腊枝将画挂起,妥善置藏。周公出来陪冠玉饮酒,问及冠玉年庚家世,见他谈吐不俗,口若悬河,心甚爱慕,心中颇有招之为婚之意,竟舍不得放铁二公子回去。
又道:“铁公子在庙中读书可曾有高僧接洗否?”
冠玉道:“寺里倒也幽静,高僧者有出世之心,哪肯与我凡夫俗子交谈!幸有朱、羊二学年朝夕谈心,倒不觉冷寂。”
周公道:“寺中静养固好,只是诚恐荤素不便,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老夫虽有主张,公子未必俯从,反觉冒昧。”
冠玉起身一揖道:“老先生云天高见,茅塞顿开,晚辈万无不顺之理,望老先生赐言。”
周公道:“敝舍后园书房可望,茶水菜饭供给甚是方便。”
冠玉心头不禁一甚:竟有如此良缘!起身谢道:“承蒙先生错爱,只是小生无故打扰,于情于理不通,况于心不安。”
周公道:“铁公子休出此言,你我一见如故,何必作此客态,明日即当遣人奉迎!”冠玉心头狂喜,连声应道:“尊命,尊命。”至晚方别。
周公恐女儿不悦,是晚对女儿道:“我一个老者,终日甚觉落寞,今见铁生,相合投缘,我意欲请他到园中读书,借机与其读诗论赋,已约他明日搬来,你意下何如?”
凌波听罢父亲所言,暗合芳心,不竟喜出望外,嘴里却道:“爹爹处事自有主张,何需孩儿多舌。”二人商议已定,只待次日去请冠玉。
再说冠玉当日回寺,与朱、羊二人道了,二人均替冠玉欢喜,闲话休题。
次日清晨,周公款接,冠玉即归家告知大兄铁盛,回到寺中别了同窗带了一个十四岁书童并诸子百家书籍,来到周家。周公迎出户外,携手同至大堂,并到书房,只见房里干干净净,窗明几净,十分幽雅,真是个读书之好去处。周公自然时常过来,谈诗论文,互相钦佩。只是冠玉,心全不在书上,一心系凌波,苦恨无法勾通。
一日午后,腊枝奉小姐之命来请周公。周公未在,只见冠玉将一金镯翻来覆去,看个不停,恋恋不舍,时而吟哦几声。
腊枝认得是小姐饰物,好生惊诧,不由穿将过来,谓小姐道:“奇哉怪矣,方才到铁公子书房请老爷,老爷不在,只见铁公子将一金镯,玩之又玩,恰似小姐所失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