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辛苦的劳作(上)(2 / 4)
福。说起来,在大月国都是妇女自己织布,自己动手做衣裳,卖的布和衣裳没有自家做的划得来,而且不织布做衣裳的妇女是不勤劳的,会被人耻笑。家境一般的人家都是自给自足,没的做就没的穿,有多余的倒可以拿去卖。乌山村就是如此,若是自家织的布不够用,当家妇人就会被家人埋怨,实在没的法子就只能去相熟的人家借。而织布的线则是用麻或者棉花去作坊里换,或是出钱以及麻、棉委托作坊代加工,因为纺线的工艺较复杂,自家做不来。而富人和达官显贵的人家里是怎样的呢?曾巧巧还特意问过赵氏,赵氏告诉她无论哪个妇人,除非是动不了的,都要动手织布、做衣裳,不织、不做就是不贤、不勤,是没用的妻子,轻则被骂、被耻笑,重则被丈夫休弃。就是宫里的娘娘也要织布、做衣裳。当然,这些人里大多数都只是做做样子,不一定非要做那么多,她们家有女仆做这些,或是去商铺里买,听说商铺里的布和衣裳都非常漂亮,是专门供富贵的人穿的。曾巧巧又问有多漂亮时,赵氏说她也没见过,只是听别人说起罢了。然后,曾巧巧又跑去问她爹,可她爹也不知道。他们虽然去过镇上,但青山镇的富人并不多,而且富人也不会在卖菜的地方转悠,这些事都有仆人去做,所以他们并没有见过所谓的漂亮衣裳。在他们见过的人里,大家穿的都是一样的,里面是白色的棉布里衣,外面是褐色的麻布衣裳。
“哎!这该是有多闭塞啊!”曾巧巧当时感叹道。她并不是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好,相反,这样的用植物纤维做成的又没有染色的衣服没有污染,她很是喜欢,她感叹的是这里消息的不灵通。她自从来到这里,就勤学好问,努力学习这里的风俗习惯,因为她始终记得她那发家致富的目标,这里的风俗跟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除了语言和长相一样,她真不知道这儿是不是古代的中国,因为历史书上从没见过“大月国”这个国家,地名也对不上,比如大月国的都城叫“月城”,既不是燕京,也不是长安、洛阳,或者金陵。对曾巧巧来说,这儿是个新的世界,秉着“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原则,她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听人唠家常,那副津津有味地小模样常常把人逗得捧腹大笑。
好了,言归正传。
曾巧巧洗完了脸,又把帕子拧了拧,拿着帕子去找小燕,小燕正踩着板凳在炒菜,就对巧巧道:“巧儿,你等着,我一会就好了。”
“嗯,我不急。三姐真厉害!”居然能踩着凳子炒菜,才八岁就就开始煮饭了,还要照顾弟弟